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消防网

全国政协委员管飞:建议将志愿消防课程培训纳入教育学分

2016年03月03日16:07 | 来源:中国消防杂志社
小字号
原标题:【独家报道】全国政协委员管飞:建议将志愿消防课程培训纳入教育学分

  文/图 本刊记者 王 英 董大正

  参会的委员们进入会场

  独家报道

  2016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此次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安委会消防专委会副主任、公安部特邀监督员管飞向大会提交了“将志愿消防课程培训纳入教育学分”的提案,呼吁探索发展志愿消防的有效途径,更好地推动全民消防格局。

  管飞接受采访

  在高校设置志愿消防学分制课程

  在繁忙的会议间隙,管飞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近些年,他一直致力于志愿消防建设,在去年的两会上,他联合33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大力 “发展志愿消防队伍”,这份提案引发不少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但如何通过有效渠道更好地去落实,是他不断在思考的问题,所以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建议将志愿消防课程培训纳入教育学分,在学校中开展消防安全的培训工作,树立全民消防理念,让志愿消防走进校园。

  管飞介绍,目前国内高校消防安全宣传方面的教育比较缺失,为了提高全民消防的理念,可以很好地利用这块园地,通过实地调研,他提出了将志愿消防课程培训纳入教育学分管理的建议,寄希望把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为提高大学生的消防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他还介绍,实施过程中,同时设置学分制课程,教授、指导学生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志愿活动。

  “主要是考虑到高校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思想较活跃,意识超前和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特点。” 当问及为何着眼于高校时,管飞说。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公众场所,学生是一个大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消防知识和消防意识的建立不仅对于在校学习期间的安全有保障,而且对于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而且,高校拥有各种丰厚的资源。”管飞说,在高校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有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利用高校的教育平台进行相关消防教育培训,让在校大学生掌握必备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均衡发展。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使志愿消防这一理念得以在更广范围内传播,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倡导全民消防理念,逐步形成志愿消防的全社会覆盖。

  秀洲“大学生平安巡逻队”商圈“找茬” 清除23处火灾隐患(贾寅晴/摄)

  志愿消防建设补充消防力量的不足

  管飞介绍,志愿消防队伍的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消防事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志愿消防力量严重不足。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仍有700多个县区没有消防机构和队站,在一些大中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公安现役消防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消防部队警力缺乏、日益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社会抗御火灾能力不足,仍是我国消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志愿消防力量建设,不失为增强社会抗御火灾能力及有效解决消防队伍建设的好办法。

  他还向记者列举了一些国外的数据,他说,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志愿消防早已成为重要的消防力量。2013年,美国114万消防员中69%是志愿消防员。德国小城镇和乡村以志愿制消防队为主,志愿消防队员106万。日本公务员身份“常备消防职员”15.8万多人,而由志愿者组成的“消防团”人数达到88.5万多人,几乎覆盖所有市、町、村。

  “基于目前的国情,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全国性志愿消防力量是很有必要的。”他接着说,志愿消防的宗旨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中国志愿消防建设,树立全民消防意识,推动建立政府、社会和志愿消防队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组织机制,逐步形成志愿消防的全社会覆盖。在全国建立完善的志愿消防社会体系,有利于推进灭火救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有利于提升城乡应对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的能力,可有效减轻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经费支出压力。因此,应大力发展志愿消防建设,构建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力军、以政府专职消防队和单位专职消防队为补充、以志愿消防队伍为基础的现代消防力量体系。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周杨东/摄)

  加快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建设

  作为锦绣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的管飞,教育投资是很大的一块项目,也做了好多年。当谈及如何去实施志愿消防课程培训纳入教育学分,他说,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和学分制营地教育,来引入相关课程培训体系,通过师资、场地、认证和就业全方面合作,快速建立自己的消防安全教育体系。

  另外,他还谈到消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话题,他说,高校的文化氛围浓厚,也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可以通过高校的社团组织,将消防文化与高校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有效普及消防安全意识的目的,因为有了意识和理念,才能引导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周围人。

  

(责编:赵恩泽、张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