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消防網

吉林:聚焦消防安全防控體系建設的“四平模式”

2016年04月29日09:28 | 來源:中國吉林網
小字號

火災無情!

火險就在我們身邊!

據四平市公安消防支隊介紹,該市平均每天發生火險七八十起。從某種意義上講,完全消除火險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如何建立一種有效的火災防控體系,真正起到“打早、打小、滅初期”的作用,進而實現防火於未“燃”目標?

3月28日下午,記者在四平觀摩了3場消防實戰演練,找到了答案。

16時10分,吉林省腦科醫院模擬二樓精神科行為治療中心發現火情。接警后,全副武裝的腦科醫院微型消防站的小伙子們1分半鐘就趕到火災現場,切斷電源、疏散患者、接好水帶……隨后,四平市中心醫院微型消防站的人員、巡警隊伍及消防官兵均全副武裝趕到,4支隊伍各司其職、分工有序、配合默契,全過程不到3分鐘!

在接下來的陽光社區和吉林師范大學的兩場實戰演練中,消防官兵同樣體現出快捷迅速、配合默契、保障有力的特點。

所有這一切,均與一個新鮮事物有關——微型消防站。

可以說,微型消防站是四平市公安消防支隊構建新型火災初控巡防體系的核心節點,也是他們緊密結合轄區火災風險和現役隊站布局,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大膽實施聯勤聯動的改革創新。這些微型消防站分別建立在消防重點單位、社區、派出所和巡警隊,形成了立體化的火災防控網。這種消防部隊、公安相關警種與社會單位聯勤聯動、握指成拳,並將巡警、派出所等公安警種和消防部隊職能實現有效整合的新型救援模式,讓救援速度更快了,輻射面積更大了,救援力量更強了,是四平市在全國的首創,堪稱“四平模式”。

據四平市公安消防支隊政委胡玉鵬介紹,現在全市已經全部完成169家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138個社區微型消防站的規定建設任務,創新完成了95個派出所微型消防站、75個巡警流動微型消防站、規劃5個固定警情亭的自選建設任務,形成了“三固定一流動”的微型消防站構建格局。在市區現有4處固定公安消防站的基礎上,他們又購置4台巡防消防車在市中心商業區域進行動態巡邏。目前,全市各類微型消防站正發揮著越來越大作用,僅年初至現在就有成功戰例77起。

3月28日下午,記者分別在鐵東區四馬路街的東星社區和解放派出所參觀了他們的微型消防站。但見各種消防裝備精良、人員配備精干,尤其是小型消防車和派出所巡警車配置的消防設備,更讓記者眼前一亮:這些小型消防車非常靈活,有效地補足了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小巷胡同的短板。

採訪時,體育小區居民鞠洪濤講了3月3日發生在他家樓下的一件事:當時老鞠正要下樓,突然聞到樓道裡一股焦糊的味道,不知是哪家。他馬上意識到要發生火災,急忙給東星社區微型消防站打電話報警。不到3分鐘,社區消防人員即趕到現場。當消防人員破門而入時,發現坐在燃氣灶上的大勺已經燒得通紅——火災一觸即發!老鞠感慨地說:“要不是社區消防站及時趕到,這場大火不可避免!”

在北市場街道金龍社區,姜繼志和陳淑芳老兩口子講述了至今還令他們心有余悸的火災。3月4日早上5點多鐘,在二樓睡覺的兩口子被濃煙嗆醒,一看滿屋子的濃煙,頓時嚇懵了。兩人連衣服也沒穿就往樓下跑,可火已經從一樓躥了上來,根本下不去,便急忙開窗想往樓下跳,無奈二樓安著防盜護欄,根本出不去。鄰居見狀急忙撥打119報警。不到3分鐘,巡警李紅民和社區消防站的人員就趕到了,隨后消防隊也到了,救下二人,及早扑滅了火險。老姜哽咽著說:“感謝好鄰居及時報警,感謝消防官兵,不然俺倆都沒命了!”

那麼,四平市何以能夠實現火災防控體系建設又快又好?首要原因,是來自於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支持。當四平市公安消防支隊將組建微型消防站、打造立體化火災防控體系的思路與市縣兩級政府匯報溝通后,市委書記趙曉君當即批示:有效創新,科學布局,各方支持。市長王振才同時作出批示:各級要高度重視,將微型消防站納入各級政府保障預算,積極推進。今年2月18日,四平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全市消防工作,決定將微型消防站建設經費、保障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各縣市區政府“一把手”現場表態全力推進。全市各級政府累計投入專項資金413萬元,138個社區微型消防站快速完成建設。同時,169家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170個公安微型消防站同步建設。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楊維林坐鎮指揮巡警和派出所拓展微型消防站建設,95個公安派出所微型消防站、75個巡警流動微型消防站、5個警情亭全部提前建成。據統計,全市為建公安派出所、巡警和社區、重點單位四類微型消防站,購置各類滅火器材和個人防護裝備5000余件套,共投入829萬元。

建微型消防站是方法和途徑,讓其充分發揮作用才是目標。

四平市公安消防支隊將商圈作為重點,形成商圈區域防控范圍,以重點單位為最小單元。按照“多點聯動、區域輻射”的原則,一旦區域內發生火災,通過支隊作戰指揮中心指令,啟動等級響應機制,整合每個單元的作戰力量同步第一時間到場處置。

在社會單位和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的基礎上,四平市公安局提出“一警多能”警種發展戰略,將公安派出所和110巡警納入微型消防站建站范圍,充分利用其機動靈活、覆蓋面廣、到場迅速的特點,積極開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災扑救等火災防控工作,在初期火災扑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公安消防支隊將24小時執勤的微型消防站全部納入滅火救援作戰體系,按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同步出動、就近調集的原則,全部由119作戰指揮中心直接調度,現場指揮權隸屬119作戰指揮中心和消防部隊現場最高指揮員。支隊作戰指揮中心每天不定時調度測試巡警和派出所微型消防站值班民警在崗在位情況,每天至少進行兩次電話測試,檢驗四類微型消防站快速反應能力,監督值班工作人員在崗在位情況。各級微型消防站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值班人員24小時在崗在位,做好應急准備。在接到火警后,消防員按照“3分鐘到場”要求先行趕赴現場開展初期火災扑救,形成了扑救初期火災快速響應的滅火單元。

為提升調度指揮時效性,支隊分2個層次組建滅火救援調度指揮網,即由支隊指揮中心依托350兆無線通信與巡警、公安派出所微型站建立調度指揮網,由轄區大隊依托電信手機電台組建區域中心站調度指揮網、社區微型站、重點單位微型站調度指揮網,兩級調度指揮相互補充、層次分明,為微型消防站發揮快速扑救初期火災職能提供了堅實的通信保障。

微型消防站最大的優勢和作用就是能夠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到場處置初起火災,做到滅早、滅小。支隊經過廣泛論証,形成了微型消防站“城區全覆蓋、區域中心站輻射周邊、不間斷流動巡邏”的總體思路。接到報警后,119作戰指揮中心對消防救援力量和微型消防站執勤力量同時發布調度命令,消防和微型消防站執勤人員第一時間趕赴事故現場。由首先到場的微型消防站執勤人員實施初期火災扑救或應急救援,利用有線或無線通信及時反饋現場情況。消防力量到場后,微型消防站執勤人員移交指揮權,並具體負責維護現場秩序、警戒或根據指揮部命令執行其它救援任務,實現了一處著火、多站並行、快速處置的目標。

為使微型消防站盡快形成戰斗力,消防支隊和大隊分兩級對消防員進行業務培訓,將培訓責任量化至司令部戰訓部門和消防大隊,定期開展應急調度、聯合作戰、互助增援等方面演練,提高區域聯防協作能力。微型消防站每月制定消防業務培訓計劃,定期開展滅火救援技能訓練和消防演練,掌握常見火災特點和扑救技戰術措施。

談及下一步打算,胡玉鵬信心百倍地說:“我們除了要在微型消防站聯勤聯訓聯動、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做深做強之外,將重點推進鄉鎮專職消防隊伍建設和鄉鎮派出所微型消防站建設。屆時,城鄉將沒有一處消防死角。”

創新沒有止境,他們在不斷超越自我的路上。

(責編:趙海林(實習生)、張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